
中國政府表示正在評估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可能性,這是北京自特朗普上個月大幅對華加徵關稅以來首次透出或同華府磋商的口風。
「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層多次表態,表示願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同時,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周五表示,「對此,中方正在進行評估。」
「美方想談就應拿出談的誠意,要在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單邊加徵關稅等問題上做好準備,拿出行動,」 發言人還說,「中方想要強調的是,任何可能的對話、會談中,如果美方不糾正錯誤的單邊關稅措施,則說明美方完全沒有誠意,且會進一步損害雙方互信。」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正醞釀以何種途徑回應特朗普政府在芬太尼問題上的不滿,以此鋪設台階緩解雙方敵意,來為貿易談判的啟動創造條件。該報引述知情人士稱,北京的考慮包括派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舊部、公安部部長王小洪赴美國或在第三國與特朗普政府高級官員會晤。
北京方面發出的緩和信號以及良好的美國就業數據推動美股周五上漲。標普500指數有望收復特朗普上個月宣布加徵關稅以來的所有失地,因投資者對達成貿易協議的前景愈發樂觀。
特朗普將美國關稅提高至一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北京方面也針鋒相對地祭出了系列反制措施。但北京的最新表態顯示,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僵局有望出現鬆動。
中國似乎為了減輕貿易戰對本國經濟的衝擊,也已悄然開始豁免價值約4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關稅。貿易商和企業中流傳著一份包含131種排除產品的清單,凸顯了北京對美國產品存在依賴的領域,藥品和工業化學品也在其中。
不過美國和中國要啟動談判依然長路漫漫。特朗普一再表示習近平需要先與他聯繫才能開始關稅談判。前些天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也強調中國得採取主動來為緊張局勢降溫。
在中國商務部前特約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系教授龔炯看來,北京最新的姿態無異於久旱逢甘霖。他認為,這表明中國最高領導層已同意。
「他們正在為談判做準備,由誰牽頭談,採取什麼策略,與華盛頓打交道的模式是什麼,」 他對彭博電視說,「目前可能正在熱切辯論和討論所有這些事情。」
“特朗普政府在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貿易戰升級,中美雙方多次互相加徵關稅。當月稍後時候美方的豁免措施以及中方據報的跟進計畫都顯示
緊張局勢可能降溫,但通往實質性的貿易談判之路仍然充斥著不確定性。”
兩強對抗造成的經濟衝擊或許會為雙方坐到談判桌前的努力注入新動力。美國今年第一季GDP萎縮,主要是因為關稅實施前進口激增,而且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消費者信心暴跌。
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顯示,中國工廠活動陷入2023年12月以來最嚴重的收縮。新出口訂單降至2022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並錄得當年4月上海進入防疫封控以來的最大跌幅。
但障礙依然存在。北京方面一直在尋求美國任命一位能得到特朗普背書的談判聯絡人,由其負責與中方談判並安排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時可以簽署的協議。
大華銀行經濟學家Woei Chen Ho表示,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難以為繼,因此市場預計美國和中國將在某個時候開始談判。但她指出,基於談判不會一帆風順的預期,談判啟動初始或再次引發市場波動。
特朗普周四公佈出人意料的人事調整,擴大了首位遭中國制裁的國務卿盧比奧的職權,可能使對華關係陷入更為複雜的境地。他宣布盧比奧將暫時兼任總統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沃爾茲則被提名出任下一任駐聯合國大使。
盧比奧的雙重身分將增加他在北京重點關注議題上的發言權,包括台灣。
盧比奧周四晚間接受福克斯新聞主持人Sean Hannity採訪時表示,中國正在尋求與美國達成「短期安排」,因為關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傷害。盧比奧說:「中方主動來接觸了,他們想見面,他們想談。」
白宮、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以及財政部和商務部的代表暫未回應置評請求。
曾在美國商務部負責國際貿易的副部長Frank Lavin表示,鑒於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的重要性以及特朗普本人的親自參與,盧比奧在內閣的地位雖然日益突出,但他不太可能擾亂美中關係。
他對彭博電視台表示,某種形式的對話料將開始並會在幾天內啟動。他說,雙方都希望達成某種解決方案,或者至少緩解緊張局勢。
中國商務部也強調了北京的一貫立場:「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發言人說,「說一套、做一套,甚至試圖以談為幌子,搞脅迫訛詐,在中方這裡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