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宣布對中國和印度進口產品分別徵收 34%(最新部分貨品再加至 104%) 26% 的高額關稅,引發市場震動,Apple 被認定將為關稅戰下的最大受害者,據指美國消費者更搶在可能加價之前搶購 Apple 產品。對於在海外設廠的美國品牌可能大受關稅打擊,白宮發言人表示,特朗普對美國製造業信心滿滿,認為美國有足夠的資源和勞動力在本土生產 iPhone。
消費者搶購 iPhone 以避加價風險
多家美國 Apple Store 的員工透露,關稅消息一出,店內人潮明顯增加,不少消費者湧入搶購 iPhone 和其他 Apple 產品,擔心價格即將上漲。一位員工表示:「幾乎每位顧客都問價格是否會很快上漲。」另一位員工形容,目前的購物熱潮與新 iPhone 發布或假期購物季的情況無異。
據報導,Apple 近期已從中國和印度緊急空運大量產品至美國,以確保庫存充足,延緩價格調漲的壓力。此外,有消息指出,Apple 正在考慮與富士康合作擴建巴西工廠,因該國僅被徵收 10% 關稅,成本壓力相比其他國家較小。
白宮:美國有能力製造 iPhone
白宮發言人表示,特朗普堅信美國具備生產 iPhone 的條件。「 Apple 已經在美國投資了 5,000 億美元,如果他們認為美國做不到,他們可能不會投入這麼大一筆資金。」發言人強調,特朗普希望藉機促進美國製造業就業,並重點關注 AI 等新興技術領域,吸引更多相關工作回流。
然而,業界分析普遍對此持懷疑態度。一些分析師指出,若 Apple 將 iPhone 轉移至美國生產,成本可能飆升至每台 3,500 美元。此外,供應鏈的全面轉移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值得注意的是,Apple 此前承諾在美國投資的 5,000 億美元,但新聞稿中主要集中提到研發、晶片生產以及 AI 伺服器製造,並未提及在美國組裝 iPhone。
關稅政策引發股價震盪
Apple 股價自關稅政策宣布以來已下跌超過 18%,其他美國科技企業也面臨類似壓力。儘管如此,特朗普稱這些關稅是對中國和印度徵收美國進口產品稅率的「對等」反應,旨在保護美國本土經濟。
分析師認為,短期內的消費熱潮可能會為 Apple 帶來一陣額外收入,但長期來看,供應鏈的重組及高額成本將成為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