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俄貨」商機退潮?
近兩年內地市場視「俄貨」為零售業商機,不同的「俄貨超市」進駐商場,市面上亦有大量俄貨館品牌,品牌擴張軌跡類似「周大福」變「周大褔」,包括俄比熊、俄北熊、三隻北極熊等等,然後有大批複製品牌。
內媒數據顯示,截至3月,中國內地共有3,537家俄羅斯商品相關企業,去年全年俄羅斯商品相關企業註冊量為892家,按年增加接近3成。
最新市場實況顯示多間俄貨門市的人流大減,開始因為飽受存貨壓力,爭相推出折扣優惠,有的購滿100元送50元券,部分價格接近五折「腰斬」,卻也未能重新吸引大批消費者。部分門市甚至改名經營,例如杭州新天地購物中心的一間「俄羅斯商品館」,被揭改為「商品館」,開始賣「優選進口食品」而不再標榜「俄貨」。
根據《紅星資本局》報道,成都一間「俄斯城堡商品館」近日已轉型成為熊貓文創店,店內約四分之三的位置已經用來擺放熊貓文創,再非獨家售賣「俄貨」。不少開在商場的俄貨店近日都突然結束營業,有內地俄貨店的營業額,由日均6萬元人民幣,大跌至只有5000元,反映市場開始退潮。
俄女郎揭商品館一半假貨
中國人開始少買俄國貨,當中亦由於有「假貨」問題,一些居住在中國的俄羅斯人親自到這些俄羅斯超市視察,竟沒發現在俄羅斯常見的商品,直言「都是假貨」,聲稱是黑龍江產的中國貨品。「小紅書」上有來自聖彼得堡的馬克西姆,到深圳俄貨超市視察,發現很多貨品都是他「第一次看到的」,除了紫皮糖,竟然幾乎沒有正宗俄國食品。有來自Tuymazy 嫁到上海、正在上海交通大學讀博士班的俄女郎,視察俄羅斯商品館後發現有一半竟是假貨。
京東有「俄貨」優勢
至於本港首間俄貨店,實況視察於貨品上標明「Made in Russia(俄羅斯製造)」,表示並非來自黑龍江;有商台DJ視察俄貨時卻發現一些保健品有「高蛋白天然濃縮鈣鵪鶉鈣」、「大蠟蛾提取護肝臟胰腺膠囊」,從而引起網絡熱議「戰鬥民族才敢吃」,俄貨在港似乎未能掀起熱潮。
俄貨在港是否能掀起熱潮,也能間接影響HKTVMall與京東大戰。京東是俄羅斯官方旗艦店的自營店平店,大批稱聲進口的俄羅斯蜂蜜與零食有售,另邊廂HKTVMall在俄貨陷於弱勢,目前俄貨類別只有兩版。若港人最終「唔Buy」俄貨,挾「街市」獨家優勢的HKTVMall似乎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