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一名六旬大學教授因考核不合格在社交媒體發“罪己詔”引起中國媒體關注。校方星期三(3月12日)回應,認定這名教授聘期考核確為不合格,但澄清這不會導致“非升即走”或“解聘”後果,只是在薪酬上會略有降低。
據報道,涉事教授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力。網上流傳截圖顯示,李力在微信群內表示,因考核不合格而退群,“因為馬上就要退休了,尤其是昨天晚上接到考核公示通知,感覺自己無臉再繼續混了!今天上午將在朋友圈發個罪己詔,中南法學院眼瞎,當年怎麼引進蠢才,我無能之輩!四年發了16篇,近四十萬字論文,其中3個C。確實沒有大刊!發表太難了!給大家添堵了”。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星期三在微信公眾號,就李力聘期考核情況做出說明。經法學院審查,李力聘期內在普通C刊發表論文1篇、報紙發表論文2篇(按C級認定),明顯低於考核要求,未完成所應履行的崗位職責,學院認定其聘期考核結果為不合格。

說明還稱,聘期考核不合格並無嚴重後果。聘期考核不合格,不會導致“非升即走”或“解聘”的後果,只是在薪酬上會略有降低。該考核結果公示後,李力教授享有提出申訴的權利。法學院堅決維護每一位教師的合法權益,支持其通過正規渠道表達訴求,並將依法依規處理相關申訴。
李力星期三告訴澎湃新聞,他四年的年度考核都合格了,但合在一起的考核不合格,“我認為這個不合邏輯”。他還稱,退一步講,即使科研方面他沒有達到形式上要求,還有教學其他工作和指導研究生,“我是教學科研崗位的教授,除了研究之外,不是其他都不做的。這樣為課題、為A刊B刊的規定能包攬一切嗎?”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61歲的李力生於蘭州市,北京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學士、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秦漢法制史、簡牘學,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