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際婦女節到來前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非營利機構“國際計劃”以及聯合國婦女署共同發佈報告說,儘管少女的教育等問題在過去30年獲得顯著改善,但這一群體仍面臨著暴力、歧視和缺乏醫療服務等諸多困局。
這份報告總結了自1995年189國政府在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上通過《北京宣言》和《行動綱要》以來,全球少女的生活在過去30年中發生的變化。
聯合國新聞中心引述報告說,如今世界各地仍有大量少女失學,對未來準備不足,無法獲得救命的醫療服務,並且面臨童婚、女性生殖器切割、暴力和虐待等有害行為的威脅。
全球有1.22億女孩失學
報告具體說到,儘管過去20年失學女孩的數量減少了39%,但全球仍有1.22億女孩失學。在南亞,15至19歲的少女失學、失業或未接受培訓的可能性是男孩的三倍。同時,全球每10個少女和年輕女性當中,就有近四人未完成高中教育,而來自農村貧困背景和邊緣化社區的女孩完成學業的可能性更低。
報告還說,過去30年以來,儘管不識字的少女和年輕女性的數量幾乎減少了一半,但如今該群體當中仍有近5000萬人無法讀寫簡單的句子。此外,在低收入國家,每十個少女和年輕女性就有九人無法使用互聯網,而與其同齡的男性能夠上網的可能性則高出了一倍。
5000萬女孩曾遭性暴力
報告同樣顯示,全球近四分之一已婚或有伴侶的少女曾遭受親密伴侶間暴力,有5000萬在世的女孩曾遭受性暴力。而在15至19歲的少女和男孩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認為,在某些情況下丈夫打妻子是合理的。
數據還表明,與25年前相比,如今女孩在18歲前結婚的可能性更低。然而,全球仍有五分之一的女孩在童年結婚。在減少童婚方面,南亞取得的進展最大,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沒有取得進展。
此外,像殘割女性生殖器這樣的有害做法也在減少。尤其是在布基納法索和利比里亞等國,遭受這種殘害的女孩比例在過去30年中減少了一半。然而,要想到2030年消除這種做法,行動速度還需加快27倍。
報告還強調,在全球範圍內,曾生育的少女數量在過去30年幾乎減少了一半;不過,預計2025年仍有近1200萬15至19歲的少女將要生育。
對於10至14歲的少女來說,懷孕所帶來的風險更大,預計這一群體中懷孕的人數將超過32.5萬。
為所有少女賦權
婦女署執行主任巴胡斯強調,“要建設一個更可持續、更公平、更和平的世界,為所有少女賦權就是最可靠的投資”。
兒基會執行主任拉塞爾也指出,“少女是推動全球變革的強大力量”。她呼籲在教育、技能、保護,以及基本健康和營養服務等關鍵領域進行投資,從而釋放全球少女的潛力,並推動社區和國家的發展。

